首页 APP开发 正文

外卖app开发作业报告(外卖app开发作业报告怎么写)

APP开发 1859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外卖app开发作业报告,以及外卖app开发作业报告怎么写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1、移动端外卖app美团外卖与饿了么竞品分析报告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外卖app开发作业报告,以及外卖app开发作业报告怎么写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移动端外卖app美团外卖与饿了么竞品分析报告

移动端外卖app美团外卖与饿了么竞品分析报告

一、分析背景

1.1 市场分析

二、竞品对象

三、竞品分析

3.1 定位和功能

3.1.1 产品定位

3.1.2 产品功能

3.2 设计和技术

3.2.1 交互和体验

3.2.2 视觉和风格

3.2.3 亮点功能

3.3 运营及商业化

3.3.1 运营模式

3.3.2 盈利模式

3.4 用户数据

3.4.1 用户数量和活跃度

3.4.2 活跃时段

3.4.3 地域差异

3.5 核心策略分析

3.5.1 版本迭代和演变

3.6 优缺点总结和借鉴

四、总结

1.1  市场分析

       中国外卖市场经过几年的迅速发展,外卖产业链逐步完善,餐饮外卖市场逐步成熟。未来外卖服务人群、场景外延,本地差异化细分成为行业发展趋势。

2016-2020中国在线外卖用户规模及预测

        2018年中国外卖用户规模较2017年增长17.4%,达到3.58亿人,2019年超4亿人。外卖用户增长速度趋于稳定,市场仍未饱和。

2016-2020 中国在线外卖市场规模及预测

       中国外卖市场规模每年保持两位数扩张速度,2018年外卖市场规模突破2400亿大关,2019年全年整体市场规模将超2800亿元。经过近几年外卖服务的普及,其市场发展已进入稳定增长期。

2018Q4 中国在线外卖主流平台新零售业务交易额环比增长率

       2018年第四季度饿了么及美团外卖新零售业务交易额均较第三季度有显著增长,其中饿了么新零售业务交易额增长率为32.2%,美团外卖新零售业务增长率为24.8%。基于餐饮外卖市场的逐步成熟,饿了么和美团外卖正在加速探索新零售业务,未来新零售业务将是外卖主流平台的新竞技场。

2018 年Q3-2019年Q3主流外卖品牌交易额占比分布

      根据2018年Q3-2019年Q3可以看出,美团外卖、饿了么、饿了么星选瓜分外卖市场规模占比98%。美团外卖、饿了么两者外卖交易份额占比高达92.8%,其中美团外卖交易额占比稳中有升,2019年Q3已达65.8%,饿了么及饿了么星选略有下滑。

       根据上述市场分析了解到,外卖产业链正在逐步完善,餐饮外卖市场逐步成熟,现对外卖产业交易额占比较大的美团外卖与饿了么进行竞品分析。

3.1 定位和功能

3.1.1 产品定位

(1)用户定位

下面利用KANO分析法对移动端美团外卖和饿了么进行用户需求定位:

(2)市场定位

根据市场定位分析,使用四象限分析法可以得到:

3.1.2 产品功能(罗列对比)

3.1.2.1 美团外卖app产品功能结构图

3.1.2.2 饿了么app产品功能结构图

3.1.2.3 产品功能对比图

       从上表可以比较得出,美团外卖与饿了么在核心功能上基本相似,但是美团外卖多了智能点餐;而饿了么增加了更多登录方式、支付方式和联名信用卡优惠。

       美团外卖专注于页面的美感,集中在开发其他功能;而饿了么风格简约,但增加了许多优惠方式来增加用户黏性。两者App存在差异性,迎合了不同喜好的用户,喜欢界面美观、更愿意去体验其他功能可以选择美团外卖,如果选择简单订餐、订餐优惠可以选择饿了么。

3.2 设计和技术

3.2.1 交互和体验

3.2.1.1 商家页面(左为美团外卖,右为饿了么)

       在商家页面,两款App整体呈现均采用信息流列表形式展示商家,均有综合排序、满减优惠、配送费优惠等过滤条件,均展示了商家评分、月销售量、起送费、配送费、配送时间、配送距离等。

不同之处:

(1)美团会展示商家商品描述语,帮助用户选择;饿了么会展示部分商家的菜品及价格吸引顾客。

(2)美团还新增了智能点餐机器人,更加方便快捷的帮助用户进行点餐。

3.2.1.2 点餐页面(左为美团外卖,右为饿了么)

       在点餐页面两家均显示了商家部分信息,大体分为点餐、评价、商家三个板块,提供了搜索、分享、收藏的功能。

不同之处:

(1)美图外卖整体排版简洁优美,同时在页面的左下方有一个满减神器,通过智能计算的方式为用户进行点餐优惠。

(2)饿了么在页面上方提示了该商家的评分与月售信息,同时两者在相同地点相同时间下单商家配送时间,饿了么蜂鸟专送时间少于美团快送。

3.2.1.3 评价页面(左为美团外卖,右为饿了么)

       两款App均展示了商家评分、味道评分、包装评分、配送满意度等。

不同之处:

(1)美团外卖用户评价引入了大众点评的评价,对用户来说,更具有参考价值;

(2)饿了么评价页面则显得朴实无华,二者对比,使得美团外卖的用户评价质量更高、页面更美观。

3.2.1.4 订单确认页面(左为美团外卖,右为饿了么)

       在订单确认页面,两款App均提供了地址、送达时间、联系方式、准时服务、号码保护等功能。

不同之处:

(1)在填写地址信息上,美团外卖会提示用户选择正确的地址信息,而饿了么会显示默认地址;

(2)在收纳菜单上,美团外卖在进行菜单确认时会收起部分菜单,饿了么会直接显示所有菜单。

3.2.1.5 订单支付页面(左为美团外卖,右为饿了么)

       在订单支付页面,美团外卖的结算流程为:去结算-提交订单-选择支付方式-美团支付(或第三方支付)-支付完成,共五步;饿了么的结算流程为:去结算-确认支付(默认为支付宝支付)-第三方支付-支付完成,共四步。

       相比之下,饿了么较美团外卖支付流程更加简洁,同时美团外卖不支持支付宝支付,一定程度上流失了部分支付宝用户。

3.2.1.6 订单配送页面(左为美团外卖,右为饿了么)

       两款App均展示骑手的位置、距离、联系骑手、催单等功能。美团外卖使用的是美团专送,饿了么使用的是蜂鸟快送,两家的配送功能相对完善。

3.2.2 视觉和风格

通过对比美团外卖和饿了么的视觉与风格可以得到:

3.2.3 亮点功能

3.2.3.1 美团外卖亮点功能

① 智能点餐:通过语音和键盘输入自己想吃的东西,选择吃饭人数,系统通过大数据智能推出外卖商家供用户选择;

② 美团会员:伴随着无门槛红包,刺激用户消费,增加用户的参与感与自豪感,适当增加用户的黏度;

③ 好友拼单:符合美团外卖的特色功能,主要与社交相关,需要与微信绑定,增加了社交属性。

④ 大学生专属特权:紧抓大学生消费心理,赠送大额红包,促进学生群体消费,锁定目标用户。

3.2.3.2 饿了么亮点功能

①3小时公益:饿了么提供一个较低门槛公益活动,让人人都能参与到公益之中,使得让参与者具有社会责任感,进而加深用户黏性;

② 超级会员:会员作为传统的功能,可以起到用户划分的作用。饿了么的超级会员功能,第一,能够尽全力加大优惠力度,留住客户;第二,与其他功能挂钩,刺激相关功能的使用率增长;第三,会员用户能够在用户调研中取得关键作用;

③ 金币商城:通过收集和购买金币,在商城兑换物品,抓住用户省钱心理,增强用户粘性。

3.3 运营及商业化

3.3.1 运营模式

3.3.1.1 美团外卖运营模式

3.3.1.2 饿了么运营模式

3.3.2 盈利模式

       在互联网O2O快速扩张的形势下,盈利模式成为关键存活标准,在美团外卖和饿了么逐渐形成自己的生态圈之后,盈利模式也逐渐成熟。

3.4 用户数据

3.4.1 用户数量和活跃度

2017 年Q1-2019年Q3中国移动端外卖用户MAU

       中国外卖用户规模逐年增长,2019年Q3突破4亿大关。

2019 年Q3一二三线城市外卖用户周均启动外卖App次数

       2019年Q3,一二线城市高粘性外卖用户持续增长,三线及以下城市用户外卖习惯加速养成。

2019 年Q3中国外卖用户省市渗透率TOP5

       北京、天津及上海直辖市外卖渗透领先,陕西省及山东省进入Top5。三线及以下旅游城市外卖用户同比增长显著,游客经济带动旅游城市外卖提升。

3.4.2 活跃时段

2019 年Q3中国外卖用户活跃时间分布占比

       2019年Q3,外卖用户正餐时段活跃度同比均有增长,其中早餐时段增幅最高,达14.5%,午餐时段同比增幅8.9%,晚餐时段同比增幅2.9%。

2018 年10月-2019年9月主流外卖平台用户分时活跃度

    饿了么用户午餐高峰最为活跃,美团外卖用户全时段活跃度均较高。

3.4.3 地域差异

2018 年中国在线餐饮外卖平台一二线城市订单量

       根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美团外卖和饿了么在一二线城市的竞争更趋激烈,2018年中国一二线城市在线餐饮外卖订单量份额分布中,美团外卖份额达51.8%,饿了么为47.4%,两者之间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2019 年Q3外卖商家新增用户城市等级分布

       美团外卖商家新增用户近五成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饿了么商家新增用户超六成来自一二线城市。

3.5 核心策略分析

3.5.1 版本迭代和演变

3.5.1.1 美团外卖核心版本迭代

3.5.1.2 饿了么核心版本迭代

3.6 优缺点总结和借鉴

       美团外卖同饿了么间的竞争同时也是腾讯和阿里巴巴之间的博弈。美团外卖的生活场景更加丰富,团购能够实现引流,另一方面,多线作战每个业务都有劲敌;饿了么专注外卖,体系更加轻盈,更具有创造力。

       美团外卖风格更加简洁、美观,虽然加入了跑腿代购、打赏骑手、推荐红包等功能,但保持了一贯的简约风格,每个功能几乎只有特定入口。而饿了么每个功能入口更加多样化,并且加入了更多功能,比如:金币商城、3小时公益等兴奋性需求。这样的风格差异化满足了用户的差异化需求。

       外卖O2O行业用户粘性较弱,两家平台都从社交等方面入手,旨在增加用户黏性。饿了么的蜂鸟快送和美团外卖的美团专送都在物流配送方面发力;而无论是推荐有奖、拼手气红包,其目的都是从社交的角度发力,一方面实现流量裂变,一方面增加平台的社交属性。这一方面饿了么出击尤为明显,而美团外卖主要通过好友之间互动来完成。

       外卖领域同质化严重的情形下,外卖平台仍然具有变数,平台应注意推陈出新,积极进行版本迭代,同时更加加强外卖品质监督,提升物流、食品安全等方面的质量,在服务质量和趣味性方面双管齐下。叠加多样化的配送服务,全面提升配送运力流转,是厂商盈利的方向之一。而如何寻求差异化、提升服务质量以及不断衍生出新的用户需求,提升用户体验和服务质量,成为外卖厂商持续良好发展的制胜因素。

       从广度来说,外卖产品包括的不仅仅是移动端app,商家加盟、线下配送、取餐、就餐都是关乎产品竞争力的重要环节。美团外卖、饿了么在线上产品部分都没有明显短板,线下才是产品改善的重点。

        随着市场的稳定和用户的积累,美团外卖和饿了么不断的上涨提成,强烈的盈利需求,造成的结果就是压榨外卖骑手、剥削消费者、提升商家的抽成。虽然外卖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很多的生活便利,但增加了商家的压力,让城市出现了更多的摩托车电动车横冲直撞,增加交通安全隐患,让城市污染更加严重,这种生活便利带来的压力未免有点太大了,反倒培养出整个社会的懒惰。所以个人认为外卖平台需要稍微考虑下商家的权益,不然长久下去,彼此的权益都将受到伤害,进而导致外卖平台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荡然无存。

"外卖小程序"分析报告

        这几天一直在暗中观察同事们对这次"外卖小程序"项目的一些反馈,下面我会站在一个产品经理的角色对以下四个部分进行:用户行为分析、餐品本身、场景流程、个人建议

前置条件:在用户心理分析有一个专业术语:叫“均匀悬浮注意”,意思是需要像一个旁观者一样在观察者被访对象和观察对象发生了什么,“均匀悬浮注意”一样适用于我们的产品。由于分析不能受到个人主观意愿影响,需要形成较为客观、事实的分析,截止今天为止我并没有下过一次单,也不参与各种吐槽环节。

分析目的:通过多维度分析,找出项目中运营、程序、流程上存在的不足点,提出可行性建议。

一.用户行为及分析

        先引入一句话--“ 一个产品对于用户的意义存在于他对这个产品所产生的反应之中 ”,你也可以理解为--不同的用户对同一个产品会产生不同的反应,产品经理必须通过各种设计手法, 缩短或改良使用者对产品的认知过程 。

        我在南山办公,所以对南山的同事能观察到的行为举止包括有语言、表情、肢体语言、情绪等方面的因素,对于在福田的同事,我只能通过他/她在群里的吐槽进行表象的分析。以下列举出出现较多的场景:

        场景一: A同事抱怨点了餐,在小程序上付了1元,但是却没有拿到他想要的那份餐品,于是另外一个B同事和A解释到可能是在一个测试时间段点的餐,所以数据被忽略了。A同事无法理解,我为什么付了钱却给不了我想要的东西。

        分析:

        A虽然是我的同事,但首先他也是一个用户,作为一个用户,A同事的抱怨理由依据都非常充分。

        B同事也是我的同事,这个时候他扮演的角色是开发,在B看来你在测试时间段点的餐我也有充分的理由不计算到我实际的配送份额内。

        这个场景引出1个问题:制造期望控制期望 

        1.针对"制造期望/控制期望"这个问题还原场景:A用户打开了小程序,小程序页面展示的是主流点餐页面,此时,在A用户的心理已经产生我可以选择餐品的感知,当A用户点击了下单之后,小程序制造了一个"确认订单"的期望,并且这个期望通过小程序的交互被用户所感知及反馈到大脑中,最后A用户支付了这1块钱,完成一个订单的销售闭环,此时此刻,我们给到A用户的期望---明天中午我能吃到通过小程序下单的那顿"雪菜小黄鱼套餐"。

        2.A用户的期望是在对产品认知的过程当中一步一步的建立起来的,用户会在认知产品的场景当中,一直做着同一个事情---无限接近他所期望结果的操作。

        结论:通过分析可以知道在场景一中我们做到了第一步,通过小程序制造了A用户能吃上饭的期望,但是制造了期望总要去兑现,如何去控制这个期望让它得以实现,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我们的线上线下运营能力,沟通是否顺畅,如果中间缺失了一环,那么这种情况可能还会出现。

        通过这个结论我提出了一个建议: 特别是在当前程序并非完善的情况下, 沟通变得很有必要 ,打破沟通的屏障才能让整个项目运作更顺畅。其实作为旁观者的我来说,场景一中的根本问题是沟通问题,如果A同事提前知道测试时间段内下单的数据无效,就可以完全避免这个问题。同样,我们也不能要求我们的用户去适应我们带出来的问题,如果A同事这种情况发生在正式上线的情况,这个小程序会从此在A用户的小程序列表里消失,所以在项目运营层面来说,应该增强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只有内部沟通顺畅了,才能更加容易的切入我们中,实现“控制期望”。

        场景二: 部分同事抱怨点餐截止时间不合理,这里我先不给出截止时间是否合适的结论,还是那句,客观的分析,成型的产品不应该是产品经理个人执念的产物,而是遵循市场规律设计出的产品才是好的产品,否则产品生命周期会提前结束。

        首先来看看某个同事A做的调查,

        A同事:“你觉得提前点餐,你能接受吗?”

        路人甲:“可以”

        好,到这里为止我认为类似这种引导性问卷已经没有必要往下看了,因为这种问卷是基于引导式的场景提问了,除非这个场景是用户自己提出的,否则基于一个引导性场景做出的调研后面得到的反馈和数据是没有意义的。

        点餐本身是个随机事件(何时在哪个平台点哪个店铺的哪个餐品),既然是随机事件,那么调研之初就不能用这种直接切入的访谈/提问/问卷去做调研,如果是假设对方会提前点餐的前提下去做调研或者只能二选一,那么你调研的结论应该是和你的商业论证呈现惊人的一致或大概率一致。

        这种随机事件调研最好的办法是观察/数据采集/数据分析,不需要去提问,因为用户的行动是不会说谎的,你只要观察或者用数据得出结论即可,一旦用引导性方式提问,将会影响被受访者的本身意愿/甚至带偏。

        在以前还没有做出外卖小程序之前,我得出南山这边点餐的数据(随机抽样,6个同事包括我自己,每个同事抽取12月的随机6个样本,因为当时大家都不知道年后要做外卖小程序,所以抽样规避了引导性的问题):

        点餐时间样本:

        1号调研对象:11:03 11:15 11:13 11:10 11:06 11:08

        2号调研对象:11:00  10:58 10:55 11:02 11:03 10:58

        3号调研对象:11:11  11:15  11:08 11:11 11:12  11:07

        4号调研对象:11:22  11:40  09:30 11:08 11:24 11:05

        5号调研对象:11:30  11:35  11:10 11:16 11:10  11:10

        6号调研对象:11:10  10:55  11:12  11:08  10:55  11:20

        从抽样数据来看,用户点餐时间最早时间09:30 ,最晚时间11:40,排除掉拐点3个方差范围外的离散点(09:30),得出结论,点餐高峰期和前期做外卖小哥接头采访(参考2020-03-05发布的《取餐柜调研分析》案例二第13条,如下图)的结论惊人相似,再把外卖小哥调研的12:30时间往前推40分钟(配送时间),得出结论,点餐高峰期是11:00-11:40,这个时间段也符合我们以上6个抽样调查结果的结论。

        到这里为止,我们可以看到,用户的习惯点餐时间在11:00-11:40,和我们设置的点餐截止时间不吻合。

        再看看我们是否可以通过我们的产品设计控制来达到改变用户习惯的效果,下面继续分析。

        首先,得知道用户习惯从何地/从何时而来,这里直接给出答案

         1.用户习惯,在最初的需求解决方式中形成

         2.用户习惯,在新的需求解决方式中展现

         3.用户习惯,在新的需求解决方式中改变

         然后回头看看,我们的这个项目是否满足以上三条,不着急,一条一条来分析。

         在最初的需求中,外卖平台的上线是用来解决用户维度里面的“懒-贪-装”中的 “懒” (参考我《直播/视频行业分析》一文中所提到)

         自此之后,外卖平台的上线已经解决了核心问题--- 如何将远距离的餐品直接送到用户手中 ,之后外卖平台核心的需求没有改变,那么就没办法满足以上第2、第3条。再回过头看看,核心的需求已经被美团、饿了么等各大平台占领了,那么用户习惯就已经被这两大巨头培养起来了,如果这时候我们需要通过我们产品设计来培养用户新的用户习惯会 出现两种结果 :

        1.用户被层层的规则限制,呈现出漏斗形过滤,用户在每层漏斗中被筛选转化(可以参考电商的转换模型), 最终到达支付闭环的用户占比很少 ,这里指的规则包括所有和现在主流平台不一致的业务。

        

        2.假设用户习惯被培养起来了,但是出现的复购概率不高。引用美团的数据,一个用户点同一家店的频率为3次/月,这意味着,大概一个星期会吃一次这个店的餐品。

        然后这里举一个场景的例子:用户A平时使用美团/饿了么外卖点餐,习惯点餐时间一直保持在11:00-11:40,然后突然有一天,用户想起来要吃我们《塘食》的外卖,结果点进去发现此时已超过点餐时间,无法点今天的餐(因为我们的点餐截止时间不在当天11:00-11:40之内),此时用户只有两种选择,第一,点击右上角关闭小程序,第二,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们的小程序本身针对这种情况是有提示用户可以去浏览每周的其他餐品,于是用户就点了进入“每周餐品”的页面进行浏览,再之后的操作无法确定也无法控制。很显然,以上两种操作都对我们小程序很不利( 用户流失 ),因为我们没法控制用户在这种情况下会产生哪种情绪,会对小程序进行哪些操作,那换然之会进入到支付步骤的用户数更不能明确,如果我们有足够时间做埋点,可以大胆猜测这个数据会很惨淡。

         那么回归我们的“外卖小程序”场景当中,我们解决了用户什么需求? 核心需求还是没有改变 ,远距离餐品送到用户手中,那么我们的餐品是定点进行领取,那么我们的目标用户就限定了在取餐点的短距离范围之内,如果一个餐品需要一个用户走很远的距离去取,那么这个和最初的需求所冲突,所以产品也会自动排除掉了一部分用户

          总结了以上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 假设用户距离我们取餐点太远,那么没有解决核心需求,远距离的用户直接会被过滤掉 。

           2. 没有新的核心需求在市场上出现,培养用户习惯会导致用户被层层筛选

           3. 小程序现有规则大概率影响到我们用户的复购率

        到此,对于场景二的分析也完毕,得出的结论也比较残酷,虽然这只是我们自己公司的内测阶段,但在产品经理的这个岗位里有一句话“产品如果连自己都不能感动,又怎么能感动市场呢?”换言之,只有当我们自己用都觉得用得很舒服的时候,才有可能获得市场的认同。

         针对场景二以上得出的结论,提出个人的一些建议:

         1.基于我们的取餐点附近进行重点的推广,比如南山可以推广赛西周边的几栋写字楼,距离远的用户很难驱动。

         2.我们的点餐截止时间可以设置在11:00左右,根据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用户提早点餐或在11点前点餐概率很低,因为这个本身是个随机事件,在用户眼里,我什么时候点餐-点哪家的餐-点哪个餐品需要三个步骤,我们不能认为用户都会点塘食的基础上做假设。

         3.优化一些点餐的流程,从业务流程上优化,比如缩短用户可感知的产品的路径(比如如何能获取到我喜欢的餐品在哪一天会出现),会复购的用户一般都是我们的忠实用户,所以我们应该更重视这部分用户的使用。

二、餐品本身

        核心竞争力是产品 ,在我们这个项目当中,指的就是我们的餐品,下面列举2个关于餐品的实际场景进行分析

        场景一: 我一直在观察着是否有部分同事不会点小程序的餐,想验证下这部分同事具有怎样的共性,结果我发现有三个同事是不点的(当然在利招下发通知必须点后,我可以认为这是外部环境因素而对产品数据结果造成影响,不过没关系,我还有前三天的数据可以做分析)。

        A同事,看到餐品从楼下被领上去,会好奇凑上去看餐品的卖相,没表达任何不满或者嫌弃的意思,但没有点餐

        B同事,被其他同事问及为啥不点的时候,直接来了句“这看上去一点都不辣”

        C同事,我还是比较喜欢重口味的,这个我吃不下

        结论: 以上就是三位不同的同事,他们具有的共性就是对餐品本身不感兴趣,我们主推的是江浙菜,那么必定会有一部分的用户不是目标群体,这部分用户在小程序浏览的餐品时候已经被过滤掉,自然不会产生订单,那么针对我们的餐品,我们是否需要做调整,如果不做调整我们该如何在运营上如何快速定位我们的目标用户呢?继续往下分析

        建议:         

         如果我们需要做调整? 那么我们可能只有一种可能,就是通过市场调研,了解我们目标区域内用户的主流菜系,对应做出调整。

        如果我们不调整? 那么我们需要让我们自己的产品被标签化,让用户更容易感知我们主推的菜系,那么会在具有相同属性的用户群体当中进行裂变,而且产品的标签化是产品运营中必不可少的因素,显然在小程序当中,用户并不能通过快速浏览我们的主页获得这层信息,如果我们能在产品当中给用户打下某个烙印,第一,有助于用户快速识别我们到底是做什么菜系的,第二,我们可以把更多精力集中到我们这部分用户的反馈当中,无需花时间、成本、精力去照顾我们的非目标用户。

        场景二: 然后我们看看那些点了餐的同事的真实反映,这种反映包括语言、表情、肢体语言,我认为这些是最真实的体现,而在群里发表的意见并不一定是用户本身的真实意愿,所以在南山的同事我只考量这些客官因素

        A同事,(猪脚饭),味道不错,就是分量少了点(还是笑着在评价)

        B同事,这个饭分量太少了,吃不饱(带有抱怨的语气)

        C同事,这个价格如果有优惠还行,外面的话就不是这个量了

        D同事,这条鱼也太小了吧(脸上略有不满)

        这些同事都很充分的角色代入了,没有因为是公司餐品而掩饰不满,非常好,我需要这种客观反馈

        结论: 对小范围内抽样调研,如果出现反馈具有很多同一属性的问题,那么这个问题如果投放到市场,会被无限放大,直指餐品存在一个问题:量少

        建议: 对于多少,每个人评判标准不一,到底是多是少,需要量化,前期如果无法使用一些高额成本的量化工具,可以用某些固定容器作为参考标准进行量化生产,然后收集反馈,继续优化,再收集反馈,达到一个较为理想且大部分用户都能接受的一个量,然后通过这个量倒推成本,再对产品定价进行修改,希望定价方面要经过计算,不要靠感觉,这样以后万一定价出现问题,也容易追查到哪个评估的环节出了问题。 餐品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价值需要由用户来评判,我们首先给到的是优质的餐品,再去想别的事情(身边已有较多这种案例,哪怕是网吧楼下卖炒粉的,核心竞争力是这个炒粉是否满足广大用户的口味)

三、场景流程

        对于用户来说,大概的场景是这样的:

        1.某时刻我在小程序上点了某一天的某一个餐品

        2.在某时刻我看到路边有人在做外卖推广,于是我扫码尝试去点个餐

        我们只需要针对这两个场景去做分析就好了,复购/朋友圈/搜索的这部分用户符合第一个情况,拉新/递推符合第二种情况,基本上不存在第三种。

        对于第一种,自己不做分析,自己分析自己的设计存在主观因素,当局者很迷,只能对提出的问题作出解答,为什么这样设计之类的问题,至于好不好不分析。

        针对第二种,市场部在策划跟进,在这当中我也从市场部的得到了比如说易拉宝、产品外观设计这块的一些资料,但是具体如何推广的流程还没有具体获知,下面我举一些例子,通过市面上较为成功的案例倒推我们现在存在的一些问题

        案例一:

        下面是一个电饭煲(俯视图)

        

            这个画面需要表达的是三个事情,第一,我可以控制温度,第二,我可以控制时间,第三,如果你想提起来,我还有个把手,至于怎么调整温度、时间,怎么拎起把手无需我做过多的说明。

            分析: 反问一句,你是如何从画面中感知这些要素的,为什么你在调整温度时,会顺其自然顺时针去扭动,其实这个是用户心理模型当中的感知造成的,这里不深究,简言用一句,就是最简单的设计表达用户可感知的事情,所有多余不是核心的元素只会让用户在认知层面出现感知困难,比如我以前提过最好不要用弹幕形式做背景一样,视觉信息量大,变相没重点,用户潜意识会产生一种这个背景没有一个中心思想去表达,人的心里都是这样的,越复杂的事情越抗拒去看。

            结论: 现在处于拉新阶段,无需把太多元素暴露给用户,先让自身产品打上一个“最硬核、最简洁”的标签(包括视觉、solgan、公司logo等),易于形成品牌记忆,举几个简单的例子,一句话搓中用户的,梅赛德斯--"The best or nothing ",携程--"携程在手,想走就走",碧桂园--"给你一个五星级的家",产品需要不断更新迭代,我们只需要一个亮点,让用户铭记于心就好。

四、个人建议

        我们每天都会想到很多好玩的东西,每天可能都会发现市场上存在的空缺及机会,在商言商,我们有好的想法,就要想办法落地,落地需要更多的观察市场、分析市场、揣摩市场,站在产品岗--我需要站在一个较为客观的维度去给大家分析项目,时间宝贵,避免少走弯路,前期的调研分析必不可少,只有分析透彻了,才能做出顺应市场的产品。

外卖app开发流程

app的开发流程比较明确,和一些软件的开发类似,亦强软件告诉我们,一定要弄清app需要的功能,

1、整理出APP的功能需求;

2、然后根据功能的重要性等级进行分类和排序;

3、按照整理后的功能开始设计UI,并且开始开发后台程序;

4、UI设计完成后开始安卓和iOS客户端的开发;

5、在开发完成以后对app进行测试;

6、测试通过后直接上传到应用商店。

外卖APP用户体验报告

研究人:廖梓淳

报告日期:2020年3月28日

目录

一、产品概述 3

1.1 产品简介 3

1.2 产品定位 3

二、产品分析 4

2.1 基本功能结构图 4

2.2 APP事件流程图 6

三、用户分析 8

3.1 用户画像 8

3.2 用户移情图 10

3.3 用户体验地图 11

四、总结 12

产品概述

1.1 产品简介

“饿了么”是2008年创立的本地生活平台,主营在线 外卖 、 新零售 、即时配送和餐饮供应链等业务。创业10年,饿了么以“Everything 30min”为使命,致力于用科技打造本地生活服务平台,推动了中国餐饮行业的数字化进程,将外卖培养成中国人继做饭、堂食后的第三种常规就餐方式。

美团外卖是 美团网 旗下网上订餐平台,于2013年11月正式上线,总部位于北京。

美团外卖用户数达2.5亿,合作商户数超过200万家,活跃配送骑手超过50万名,覆盖城市超过1300个,日完成订单2100万单。 

1.2 产品定位

美团外卖和 饿了么 目前的主要业务是餐饮外卖平台,但是现在也在进入 同城配送 领域,还在涉足餐饮上游的食材采购。从两款APP的步伐来看,他的未来明显不局限于餐饮外卖,很可能会做本地生活平台,做 同城配送 即时达。

二、产品分析

2.1 基本功能结构图

可以看出,以上两款APP在基本功能结构上,差别不大,都是4级栏目的结构为主,使用较为便捷。

整体来看,因为美团整体上是个大型软件,所以其旗下美团外卖更加注重外卖方面,而饿了么也开始拓展到与其他产品的交流。

从页面布局来看,饿了么更加注重品牌馆的展示,缺乏外卖产品的类别,需要进入二级界面筛选,而美团外卖首页面提供热门餐厅分类及餐厅筛选,有效信息更多。

2.2 APP事件流程图

三、用户分析

3.1 用户画像

3.1.1

学生

在大多数高校中,学生的就餐因为上网、打游戏等等原因不去食堂,而外卖因为食品种类繁多,派送便捷等原因,使其成为了大部分高校学生手机必备的APP,也因此,学生成为了外卖APP的主要目标人群之一。

3.1.2

白领

由于城市生活节奏快,职场白领加班已成常事,且上下班又花费较多时间,基本没有时间做饭,多数是通过订外卖解决吃饭问题。

3.2 用户移情图

根据用户移情图分析,基本上所有的用户对外卖的基本需求是配送快,食物的味道问题应归属商家而非外卖平台。用户要求外卖的配送过程中订单信息公开透明,以方便用户随时随地了解到订单的实况信息。同时,用户也希望骑手能够有良好的服务态度。

3.3 用户体验地图

四、总结

当今社会经济发达,生活节奏快,外卖APP在我们生活中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外卖APP这种新兴的方式势头迅猛,将会成为继做饭,食堂之后的第三种饮食方式。

同时外卖APP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APP仅仅是一个平台,它提供的是购买的途径,而只有优质的食品和高效的配送才能留住用户。所以,保证商家质量,优化配送流程并进行有效的监督,才是外卖APP发展的根本。

外卖app开发最佳定制方案

【点餐类小程序功能:】

1、首先就是商家的介绍,做一些创办历程、服务品质、包括商家的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食品安全相关的证书等提升消费者的好感。

2、商家可以提交门店地址、在地图上标注方便定位餐厅地址,消费者还可以通过关键词搜索、附近的小程序查找门店地址用餐,或是在线点餐。

3、还可以提前预约位置,在线直接点餐到店消费,不仅可以节约用户排队、点菜的时间,并且不用担心没有位置等待的时间,有一个愉快的用餐过程。

4、小程序不仅可以在店直接消费,还可以做外卖,通过订单查询定位外卖员的位置,不仅时间少、操作便捷,还具备高效的工作效率。

5、点餐类小程序也是可以发表评论、查看评价的,虽然是网友自发、受商家好评返现、优惠券诱惑等等方式发表的评价,但是也是作为评估商家实力的表现。点餐类小程序的开发让商家真正实现了点餐、外卖、预约一体化的管理体系,满足市场的个性化需求。

外卖点餐小程序优势:

1、稳定性高

首先,点餐小程序系统必须具备系统的稳定性,这样才让餐厅真正省心,放心。

2、细节体验

一个顾客吃一次饭,其实中间的环节非常的多,比如点菜,中途加菜、点错了退菜、买完单了发现多点了一个菜... 所有这些在顾客用餐过程中是非常常见的,微信小程序点餐不仅仅是点菜完了支付,像淘宝京东那样,而是在用餐过程中变化非常的复杂,考虑到了用餐环节中的每一个点,并细心研究解决方案,把这些复杂的流程变得简单易用。

3、多人点餐

传统点餐方式,受限于餐厅的菜谱数量,往往顾客点菜需要来回的传菜单,用微信小程序点餐,相当于人手一本菜单,并且自动记录,自动实时分享点菜信息,能够显著的提升一桌人的点餐效率。

4、呼叫服务员

顾客用餐过程中,只要扫一下桌上的二维码,就能看到呼叫服务员的按纽,呼叫后,信息马上就推送到服务员的手机,服务员无论在哪,都可以及时的了解顾客的需求,提供更及时的服务。

美团外卖产品分析报告:二 产品设计

点击查看原图

上图使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完整展示了美团外卖 App 的功能菜单,按照主菜单可划分为四类。

首页: 以分类、优惠等多种形式展示商家,用户可进行搜索、挑选。

闪购: 单独展示生鲜超市类商品,区别于首页的餐饮,主推基于周边生活圈的闪购业务。

订单: 查看所有已被创建的订单,用户可进行评价、售后、再来一单等操作。

我的: 集中管理用户资料及资产,包括地址、收藏、钱包、优惠券等,以及客服中心等入口。

点此查看原图

上图使用泳道图的方式,分别从消费者、商家、骑手三者的用户角度,模拟展示了美团外卖产品的业务流程。

从中可看出,消费者与商家、骑手之间的流程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消费者是触发整个流程的主导者,而商家与骑手则作为服务消费者的角色,三者形成一个完整的业务闭环过程。

从流程图可看出,美团外卖的登录、注册方式,基本以手机号码为主。即使使用第三方社交账号登录,也必须先绑定手机。

主要原因在于,美团外卖的用户是以手机号码为基准,一个号码对应一个用户,这样既能保证用户的真实性,也可减少刷单、刷评论等现象。而且,同一个账号是允许在多台终端同时登录的,用户资料及购物车等是支持实时同步的。

因为手机号码是点单取餐的必备条件,所以无论从用户或产品角度,使用手机号码都是十分合理且自然的选择。

美团外卖 App 界面以橘黄色为主色调,并贯穿整个产品设计。除了底色、图标、文字,还配合可爱的袋鼠形象、骑手服饰等,整套色系已深入人心,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 VI 设计案例。

作为一款外卖产品,设计核心围绕在如何更优的展示商家,并引导用户进行点餐下单。页面中部位置用于显示商家与餐品,搜索、设置、消息中心等功能置于顶部,而底部则为固定的菜单导航栏。操作方式以上下划动、单点选择为主,偶尔配合左右滑动作为辅助展示。

点此查看原图

上图使用 Axure 软件,以倒推的方式,绘制了美团外卖 App 的中保真原型图,以便展示产品界面的设计细节。

原型图以灰度为主,并以彩色线条表示不同页面之间的流程关系,以蓝色注释讲解其中的交互设计关键点。

前文已经提到,美团外卖的登录与注册方式,均以手机号码为主,从界面设计也可以明显看出这一点。

账号的退出方式,则放在二级入口「我的-我的账号」中,因为一般用户不需要频繁切换账号,较少用到。

在美团外卖 App 中,新用户在未登录的游客状态下,仍然可以使用大部分操作,比如浏览商家、点选商品等,地址默认使用系统匹配的附近地址。直到超过限定范围,触发了必须登录才能使用的功能,那么界面则会提醒用户登录或注册。

上图展示了美团外卖中会触发登录提醒的操作,比如消息中心、购物车、个人信息、地址管理、订单结算等功能。这样的设计,对新用户更加友好,便于初次使用时的探索了解,直到产生下单需求时再引导注册登录。

作为一款在线外卖产品,功能核心自然是点餐下单,所以对于商家的展示、点餐过程的引导,则至关重要。

从上图可看出,美团外卖对于如何引导用户做了非常多的功课,几乎所有操作都成为了商家页的入口。

内容上不乏带有诱导作用的优惠信息,用来增强用户下单的欲望。同时,还提供了很多便于用户搜索、筛选的工具,以便提高下单的效率。

用户进入商家页后,可进行挑选、下单、付款等操作,示意图完整演示了用户从进入商家到完成支付的全过程。从中可发现,美团外面界面的设计逻辑非常清晰直观,即使是新用户的学习成本也相对较低。

用户在商家页挑选商品时,可以随意加减数量,并实时看到经过计算的实际总金额。而且,会贴心的提醒用户是否满足当前商家的满减优惠,还提供了「满减神器」帮助用户快速下单。挑选完商品,可以通过下方购物车进行二次确认,直观的展示已选商品及总价,确认无误后再结算。提交订单后,会再次具体的显示商品的价格公式,包括包装费、配送费、优惠红包等加减细节,详尽而不显罗嗦。在订单页,用户可以进行选择红包代金券、填写备注、选择餐具、开具发票等操作。最后完成付款,并跳转至订单详情页。

本小节中提及的便捷功能,是美团外卖产品设计中的亮点。在贴合产品核心功能的同时,既提高了用户的点餐效率,满意度提升,又促进了消费。

在商家页的左下角,有一个「满减神器」的功能,供用户快速选择符合满减要求的餐品,与「凑单提醒」相辅相成,相较更加直接有效。

满减神器会自动列出,当前商家中符合满减优惠的最优餐品组合。实现逻辑也非常简单,主要是通过商家历史订单,排列出被购买次数较多的组合。

由于满减优惠在外卖平台中已成常规活动,几乎所有商家都有力度不同的优惠,点餐时相当考验用户的数学能力。而美团外卖推出该功能,正是想用户之所想,为用户省去了凑单的时间,极大的提升了点餐效率。

订单页面的顶部,用户已消费过的商家按次数从高到低排列,形成最近常买的商家列表。便于让用户快速找到,减少查找时间。

从用户角度来看,消费次数居高的商家,通常是比较喜欢、经常会关顾的商家。

在订单列表中,已完成的历史订单,可通过「相似商家」查看与该商家相似的其他商家,主要是通过位置、品类、价位等因素综合筛选。

通常是用户喜欢该商家的餐品口味,但由于某些原因希望更换其他商家,就需要用到该功能,特别是对于重度用户来说尤其重要。

在订单列表及订单详情中,均有「再来一单」按钮,其功能类似于重新购买。

用户点击后会跳转至该商家页面,并自动将历史订单中的相同餐品放入购物车。如有其中有缺失的餐品,会加以提示。当用户想要重复点选之前的餐品,或只是进行细微调整,就可以通过简单的操作快速完成点餐。

除了适合用户再次重复点单,以及没有时间挑选餐品的场景。同时,当用户点错单并取消后,也可以使用「再来一单」重新添加,再到购物车中调整修改。

美团外卖的商家展示,是以用户当前地址为判断基准的,必须在配送范围内才会展示,同时用户地址也是骑手送餐配送的关键信息。因此,如何引导用户填写地址信息,并确保选择正确的地址,是较为重要的核心功能之一。

如上图所示,美团外卖主要提供了三个入口供用户对地址进行选择、编辑,分布在首页、提交订单、我的地址三个页面中,分别对应了下单前、下单时、下单后三个流程。

作为一款贴近民生的在线外卖产品,用户对于商家、骑手等服务的评价显然是非常重要的数据,上图展示了美团外卖中的多个评价入口。从示意图可看出,当前订单完成后,同时会有三个入口在提醒用户进行评价。如果在订单完成时,用户没有及时评价,之后再回到订单页仍会看到评价按钮,并且还单独设有「待评价」的分类。

评分机制可以促使商家、骑手提升自身的服务质量,商家一般会根据评价内容对餐品加以改进,而骑手为了收到好评也会更加主动服务态度。同时,平台还可以利用用户评价作为产品优化的数据支撑,从而共同作用于整个产品质量及使用体验的提升。

在积极引导用户评价的同时,还需要保证用户评价的真实有效性。除了前文提到的,以手机号码注册的方式加强用户的真实性,还限制仅能在订单完成的 7 天内评价,且评价后超过 7 天也无法再追评。因为间隔一段时间之后,用户对于外卖口感及服务体验可能产生偏差,或者受到其他因素干扰,最直接的评价应该在一周内。而这些评价内容,也会统一归入「我的评价」中,方便用户再次查看管理。

如图所示,用户可以在大多数页面的右上角找到「消息中心」的入口。里面集合了所有的通知类及沟通类内容,包括商家代金券、系统通知、客服消息、好友消息等。

根据实际场景可发现,用户在沟通的过程中经常需要返回进行其他操作,而「消息中心」的多入口设计,正是方便了用户的来回切换。

当用户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碰到问题,首要选择自然是在线客服,上图展示了美团外卖 App 中多个客服入口及界面设计,主要入口位于「订单」及「我的」页面。

由于外卖产品的异常问题大多与订单相关,所以「订单详情」的页面入口更为常用。对此,根据订单或状态的不同,用户进入在线客服的页面内容是有所差异的。结合示意图举例,同一个订单在「配送中」与「已完成」两个状态下显示的内容是不同的。

这样处理的目的,一是为了简化用户的操作,利用大数据预测当前需求;二是将用户引导至正确的解决渠道,比如直接联系商家或骑手,从而减轻人工客服的成本压力。

美团外卖 App 中,只要在用户已登录的情况下,已勾选的商品都会一直保留在「购物车」中,可以随时轻松找回,我将其称之为「购物车保留原则」。

用户点选过的商品必然是经过各种因素考虑的,即使当下不会立即下单,但随时能找回来是很关键的,给予用户一种「永远呆在购物车等着」的安心感。对于一款在线外卖产品来说,这是用户体验中至关重要的一点。

用户在任何商家挑选过的商品,都会在「购物车」内集中展示,并非常直观的将价格、配送费、满减优惠写明。如果出现商家休息、商品缺货等异常情况,还会加以提醒(如图中)。用户可随时在购物车内二次挑选、比较,再进行下单结算。结算后的商品自然会清除,但仍可在历史订单中看到购买过的商品。

同时经过实测发现,即使在断网、闪退、没电的极端情况,购物车内的商品也不会丢失。但如果是游客状态,购物车则不会永久保留,因为用户数据是跟随账号在线存储的,并支持实时同步于多个终端。

如图所示,用户若当前有订单处于进行时,在页面右下方会出现一个置顶的悬浮窗,用以显示订单的实时状态。

在「首页」、「订单」、「我的」三个主页页面中,都能看到该悬浮窗。用户点击后会直接进入该订单的详情页,方便随时了解当前的动态,比如骑手送到哪了。

结合图示可看到,根据订单状态的不同,悬浮窗的提示也会随之变化。悬浮窗会在用户提交订单后出现,而一旦订单完成(配送完成)即消失。

如上图所示的交互动作,当用户选择「待评价(或退款)」时,页面会在切换的同时全屏展开并置顶菜单。这是比较符合用户直觉的交互设计,实际操作令人感觉一气呵成。

在这个状态下,用户的「点击」行为代表了「切换并查看内容」的意图,所以全屏展开更利于用户的浏览,避免其他无关内容扰乱视觉。同样的交互设计,还出现在了首页的筛选功能、活动页面的分类菜单等。

美团外卖 App 中最常见的悬浮控件,主要是首页(或闪购)的「购物车」,以及订单详情页中的「红包」。

两个悬浮控件虽然性质类似,但在操作上略有不同。结合上示示意图,针对两者分别作简单分析。

购物车:当打开首页(或闪购)时,「购物车」控件的初始状态是完全显示的,以突出其功能位置。当用户划动页面的时候则呈透明状并收入边栏,避免阻挡内容。而如果停止划动,则会恢复完全显示的初始状态。

红包:初始状态同样为完全显示,划动时也是呈透明状并收入边栏。与购物车的区别在于,当停止划动时控件为隐藏状态,且可自由拖动。

「红包」控件是可以自由拖动的,且在停止划动后不会再次完整显示。如此设计可以尝试理解为,假设用户在订单完成后初始没有分享红包的意图,则之后再分享的可能性极低,所以控件只需保持「乖乖呆在角落且需要时也能找到」的状态即可。控件允许自由拖动,则避免了悬浮控件容易遮挡住页面关键信息的情况,比如当订单详情页需要截屏(分享、投诉)的时候。

在适时的时刻给出适当的提醒,告知用户关键的必要信息,可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并且,提醒的时机及方式也相当重要,一旦过于突兀或频繁,提醒就会变成骚扰。

以下配合示意图,讲述美团外卖 App 中数个较为典型的例子。

当用户使用「再来一单」功能,但该商家中的部分商品缺失而无法加入购物车,则页面会明显提示「 XX 商品已售完,并重新选择。」。

便于用户及时了解后,检查购物车并重新选购。避免了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直接下单,造成下错单、订单纠纷等情况。

当用户进入商家页,但当前未在该商家的配送时间内,则页面顶部会出现「现在预定,**:** 起送」的配送时间提醒。

明确告知用户,现在如果下单属于预定,以及开始配送的时间。避免用户挑选完商品后才发现无法即时配送,甚至直接下单后商家却没有配送。

另外,如果当前未在商家的营业时间内,页面则会直接提示「本店打烊」,且用户是无法点选任何商品的。

当用户提交订单时,若系统判断收货地址所在位置有雨天、雪天等恶劣天气,则页面会在配送时间下方给出「恶劣天气下配送可能延迟,请耐心等待。」的提醒。

便于用户提前了解,该订单的配送时间可能较长,若继续下单就意味着默认接受。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用户等待的焦虑感,并减少投诉、催单等事件。

当用户在任意页面进行屏幕截图时,则页面右侧会出现两个便捷选项,分别为「反馈问题」与「分享页面」。

选择「反馈问题」,会先进入包含马赛克及标记功能的编辑界面,方便用户先行除去截图中的敏感信息,或者标注需要反馈的问题所在。选择「分享页面」,则是微信、QQ 等社交分享按钮。另外,如果是在商家页进行屏幕截图,还会增加「好友拼单」的选项,点击后进入微信拼单界面。

当用户手机所在的网络出现异常时,则页面会出现「网络不太给力,请稍候重试」的提示。

从上图可看到,网络异常下的提示非常简单直接,页面会因为无法加载内容而完全空白,并提醒用户重新加载(如左图)。在网络恢复正常后,重新加载即可显示正常页面。

如果是在使用过程中间歇性出现网络不稳定的情况,则当前页面已加载的内容仍可继续浏览,但继续点击就会因为无法加载而弹出提示(如右图)。

作为对于社会舆论的回应,美团外卖经常会推出一些加分的选项。同时配合公关宣传,对于品牌形象的提升有着直接的影响。

美团外卖于 2017 年 9 月份推出「青山计划」,正式将环保工作提上议程。同时鼓励商家与用户一同参与,减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

用户可在提交订单时自行选择餐具数量,或者不需要餐具。同时,页面会有明显标识「一起为环保助力」鼓励用户参与,而商家参与活动后则可以点亮环保标识。

此举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外界关于外卖污染的负面舆论,同时也有助于提升美团外卖的绿色环保形象。

美团外卖于 2017 年 8 月份推出号码保护功能,提高对用户的隐私保护。

用户可在提交订单时勾选「号码保护」,开启后商家及骑手只能看到隐藏四位数的手机号码,联络用户时需要通过第三方号码平台进行中转,并在订单完成一定时间后失效。

号码保护给用户带来的好处是十分明显的,再也不用担心外卖单随意丢弃会泄露地址、手机,或者与商家、骑手出现纠纷时可以避免被通过手机号码骚扰。

美团外卖免费向所有用户提供号码保护服务,让用户使用产品时更加放心,有助于提升对该品牌的信任感。

美团外卖于 2014 年左右上线初期就已支持匿名评价功能,主要是为了让用户提供更加真实的评分、内容。

用户对已完成的订单进行评价时,骑手评价是始终匿名的,而商家评价则可以选择是否匿名。而更加贴心的是,如果用户对商家给出两星以下的差评,则匿名评价会自动勾选。

该功能与号码保护相似,主要在于保护用户的隐私,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用户评价的真实性。

美团外卖于2018年6月份推出骑手拉黑功能,用户可将服务体验较差的骑手拉黑,之后该骑手将不会接到该用户的订单。

此举可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避免重复碰到态度恶劣、道路不熟的骑手。同时也可反推骑手提高服务质量,避免被多人拉黑而少接单。

关于外卖app开发作业报告和外卖app开发作业报告怎么写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扫码二维码